走进嘉山师范
“有缘千里来相会,无缘见面不相识。”这句俗语很好地概括了缘分。我与嘉山师范结缘41年。2021年1月30日,在朋友的帮助下,我终于走进嘉山师范旧址,重温梦绕魂牵的校园。
1980年夏,在安徽省中考中,我的考分达到了初中中专分数线。在填报录取志愿时,父母一念之间选择了安徽省嘉山师范学校(简称嘉山师范)。父亲亲自去嘉山师范,又找了其中一位干部咨询。父母最后决定让我继续到嘉山中学读书。因此,嘉山师范与我结下缘分,一直想去看看这所学校。
转眼间,41年过去了,我一直无缘相见。得知1987年安徽省教委决定撤销嘉山师范,后改建为水泥厂。我密切关注嘉山师范。前不久,我写了回忆散文《嘉山师范》,下决心一定要去看看旧址。
我只知道嘉山师范在明光市明光街道办事处卞庄村(以前是卞庄乡)。2021年1月30日,在朋友帮助下,我们开车去了卞庄。高德地图导航没有找到嘉山师范。只听说过一个铁路涵洞,就到嘉山师范旧址。瞎人摸象,机缘巧合,我们果然找到了这个涵洞。走过涵洞,我们看到了院墙。绕到一个大院的院门打听,看门人说:这里是废弃的卞庄轮窑厂,再向南便是嘉山师范旧址。
我们沿村村通公路继续向南,找到了嘉山师范旧址。嘉山师范大门只剩下门垛还在,大铁门已不知去向。走入院内,一片杂草丛生,一片萧条,荒无人迹,显然多年无人打扫。我们沿着院内道路向仅存的两层教学楼开去。快到教学楼时,看到地上晒着鸡毛,看出有人的痕迹。我走到两层教学楼下,让朋友用手机拍了两张外景合影照。荒郊野外,朋友对这所学校不感兴趣。我便独自走向教学楼。正在寻找上楼楼梯时,突然从教学楼内,走出一位农民。他见到我非常紧张,认为我是来检查鸡毛的事。我主动介绍自己41年前差点来嘉山师范上学的机缘故事,顿时清除了双方误会。这位张师傅主动带我上楼,查看教室。现在这所教学楼只剩下楼上两间教室。其他教室都被后来的水泥厂改建为办公室和宿舍。走入宽敞的教室,看到吊顶己部分脱落,地上杂乱地散落石灰,依稀能看到当时的条件。张师傅介绍这栋教学楼建于1979年,应该是嘉山县(现为明光市)当时最好的教学楼。置身于宽敞的教室,我仿佛还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。走到楼下,张师傅介绍这里是实验室,那里是器材室……大楼西侧瓦房为教室、领导和教师办公室。教学楼后侧为体育场、篮球场。水塔的东边为食堂和男生宿舍。水塔西侧为澡堂和女生宿舍。水塔北侧为教职员工宿佥。所有房间均面向南。这里远离城市和村庄,环境优美安静,的确是一个学习和修身养性的好地方。
现在,嘉山师范旧址院墙还比较完整。占地近百亩。只剩教学楼和水塔。教学楼门窗均被拆除,不久大楼也将被拆除。嘉山师范将永远保存在档案中。
我和张师傅在院内边走边聊。我们聊到41年前的经历,与我年龄相仿的张师傅不假思索地说:你父母是有远见的!你现在是警察。如果当年选择上嘉山师范,你可能一辈子在农村工作。最好的结果是当一名小学校长。
在嘉山师范旧址,在张师傅介绍下,实地查看和想像相结合,我还能看到小部分当年的盛景。站在空旷的院内,我仿佛看到一排一排苏式瓦房的教室、办公室和宿舍。感叹父母的远见,感叹人世的变迁,感叹人生的选择,感叹时间的飞逝。41年过去了,我终于走进梦想中的嘉山师范,了却了多年的夙愿。
通联:安徽省明光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 梁义道(中国共 产 党 党 员、中国发明协会会员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、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、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)
电话:13955091195
邮编:239400
邮箱:
lyd8153391@163.com